- 智慧养老助力老龄社会建设
- 发布者:北京思杰佳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2/11/7 0:00:00
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智慧养老为破解社会养老服务的困境、促进老龄事业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为加强老龄社会治理提供了新的路径。当前,我国智慧养老服务支撑体系已基本形成,政策、资本、技术和人才四要素融合,服务模式持续扩展,为智慧养老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目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国都将处于快速的人口老龄化时期,全社会的养老任务较为艰巨。日益增加的养老服务需求对不充分、不平衡发展的社会养老服务提出了挑战,将养老压力转化为老龄事业发展的动力,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客观需要,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难题。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智慧养老为破解社会养老服务的困境、促进老龄事业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为加强老龄社会治理提供了新的路径。
智慧养老是指利用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如互联网、物联网、移动计算等),围绕老年人的生活起居、安全保障、医疗卫生、保健康复、娱乐休闲、学习分享等各方面支持老年人的生活服务和管理,对涉老信息自动监测、预警甚至主动处置,实现技术与老年人的友好、自主式、个性化智能交互。当前,我国智慧养老需求持续增长。据统计测算,2019年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规模近3.2万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8%,预计到2020年产业规模将突破4万亿元,可见智慧养老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面对智慧养老的巨大潜力,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19年12月16日,工信部等三部委公布第三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名单。截至目前,全国已有394个试点示范项目。当前,我国智慧养老服务支撑体系已基本形成,政策、资本、技术和人才四要素融合,服务模式持续扩展,为智慧养老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然而,智慧养老产业的健康发展还存在诸多需要完善之处。
转变观念
深化对智慧养老的认识
智慧养老,不是指某个智能设备,也不是指一系列智能设备的物理集成,而是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的手段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其本质是服务而非产品。作为智慧养老服务的重要参与主体,政府、社会大众、老年人及其家庭需要转变观念,正确认识智慧养老的本质,将老年人对于老年服务的个体需求和国家对于老龄化社会的治理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政府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智慧养老的宣传力度,针对老年人开展培训活动,推动和引导民众对于智慧养老的深入理解与认识。要开展具有代表性的问卷调查和质性访谈,了解老年人对智能产品和服务的认识、认知和接受程度,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存在的期望与不满;把握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受教育程度人群的差异,从而为政策的实行、产品的完善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只有建立在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上,充分考虑其使用能力和生活习惯,智慧养老才不会停留在伪智能的层面,而是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助老、孝老、尊老。
建立专业人才队伍
倡导智慧用老
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稀缺,如有特定资质的心理咨询师、社工师等,尚未组建起专业的智慧养老服务团队。这是由养老服务人员收入水平较低、社会认可度不高等原因造成的。因此,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队伍。一是加强对护理工作重要性的宣传,扭转护理人员在社会上的角色和定位,增强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二是提高护理工作的收入,通过多种形式给予补贴,提高护理人员的生活水平。三是加强职业培训,由政府给予较高的培训补贴,以多种方式鼓励其提高专业技能。同时,中高等职业院校中设置老年人护理专业,制度性地培养专业人才。相比当前院校教育中以课堂教学为主的特点,养老服务行业的人才培养更多应注重实践教学,使毕业生的技能、知识体系符合市场需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学以致用。
除了专业的养老服务人才,还应将志在老有所为的老年人纳入智慧养老服务团队。智慧养老的一个核心理念是智慧用老,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方面。在尊老、助老的同时,也要实现智慧用老。可以对有独立社交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进行诸如设备使用等方面的培训,将老年人的经验与智慧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通过对老年人力资源的再开发和再利用缓解专业服务人员不足的问题,推动积极老龄化。
加强技能培训
提升信息化水平
智慧养老技术和平台便利了老年人的生活,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受老年人对信息技术和产品态度、使用能力以及上网设施的限制,他们对这类新型养老技术的适应情况并不乐观。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改变中国人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网上购物、远程问诊、在线交流、智能门禁、网上政务等日渐普及。但是,许多老年人无法适应这些改变,以至于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失去控制,甚至导致其自身焦虑被进一步放大。
因此,未来的信息技术开发和产品设计应考虑到老年人的特殊性,为老年人配备适合他们使用的智能设备。与此同时,帮助老年人提升使用信息技术和产品的能力,提升健康知识的普及力度,净化网络环境,仍然是社会和社区着重发展的方向。此外,政府和社会应该考虑为这些固守传统和习惯的人群提供一种可能,使他们可以按照熟悉的方式生活。唯此,建设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年龄友好型社会的理想才更易转化为现实。
多主体共同参与
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
智慧养老产业链长,涉及行业多,合作共赢理应成为共识。一方面,建立企业、科研机构、政府、社会组织的多方合作机制。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可以让双方实现设备、技术的优势互补,降低研究成本。企业借助科研机构的研究平台,有利于其采用最新的技术,把握市场走向。而科研机构通过与企业合作加速实现成果转化,令研究更具市场化,解决市场所需。政府和社会组织是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参与者。政府应通过政策性支持和引导性支持,发挥兜底、示范、顶层设计的作用,推动多方合作更快更好发展,而社会组织应充分运用其关系网广泛的优势,为各个利益相关者搭建合作平台,顺畅信息交流,促进合作的产生。
另一方面,应加强跨学科协作,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拉动技术创新与智慧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建立健全产学研用协同合作机制,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总体要求,将其作为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系列部署中的关键环节。应深度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与《决定》的中心思想,推动新时代我国企业、科研机构、政府、社会组织的协同创新,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
明确行业规范
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
针对行业标准欠缺、市场失序的状态,政府要加强顶层设计,制定行业标准,完善制度体系。当前智慧养老已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试点工作,要总结试点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制定切实可行的行业标准,并在实践中不断修订完善。例如,制定智慧养老企业的准入资质,完善质量评估和监督检查机制。此外,建立统一的行业技术标准,如在软件接口上尽量做到互联互通、相互兼容。另外,要注意老年人的隐私保护问题,净化网络环境,防止信息泄露与滥用。
依托信息技术
将智慧养老作为新基建的重要应用
智慧养老是与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相结合衍生出的新型养老模式,信息化为智慧养老提供了技术支持,是智能化养老服务得以推进的重要手段。国家大力支持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也为智慧养老的发展提供了机遇。5G 技术是当前受重视的新基建之一。5G网络意味着极高带宽、高密度连接、超低延迟和超快的数据传输速度,能够灵活地支持各种不同的设备。随着5G技术在我国的全面铺开,类似物联网这样的海量接入场景可以更好地实现,这无疑是推动智慧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助力。
-
上一篇:智慧养老,AI安防行业的新风口下一篇:智慧养老使居家养老更有质感